骏花品书阁

字:
关灯 护眼
骏花品书阁 > 行走大宋 > 第69章 天子至

第69章 天子至


一帮人到了广元楼,直接从后门上了三楼,因为下面两层的客人依旧在吃饭,三楼也是足够大,能坐得下众人。

老彭特意到了三楼和韩清商量,要和影剧院换厨师,把孙四妹换到广元楼,让彭云海去影剧院做厨师。韩清听罢哈哈一乐应允了,但是要征求孙四妹的意见。

众人吃吃喝喝之后,依旧是首场演出的钱分给众人,大家拿到钱都是喜气洋洋的,燕十三郎眼泪流得哗哗的,举着钱袋找到燕几快,让姐姐一道看看自己的劳动所得。

“陈三,听说你要去国子监读书了?”韩清来到一群白吃的饭桌跟前,坐下来边吃边说。因为思睿和英文数字三的发音很类似,所以韩清现在习惯于叫他陈三。

“给你说过好几次了,我在家排行老大,不是老三。”陈思睿皱着眉头纠正说道。“俺爹爹让我去读书,家里的有些事不让我参与了。”

“我也要被送去读书了,不过平日里可以溜出来找你们。找人打听了里面的情况,管的不是很严!”王从益也接着话说道。

东京城内的教育机构,仅国子监一所。这是承继汉朝以来旧制,只不过招生门槛有所降低。晋朝时,国子监尚是极少数贵族子弟专属,唐朝则降格为专对高级官僚子弟开放。到了宋朝,国子监的重新开设了规定,七品以上的中下级官僚阶层子弟,均有资格入学。

宋太祖建隆三年(962)六月,由右谏议大夫崔颂判监事,宋朝直接利用后周国子监校址天福普利禅院,正式聚集学生讲学。

在真宗朝时期,国子监有所扩充,由最早的七十名学生增至二百人。这些学生大多学籍挂靠在国子监,却不现身上课,只有老师住在监内。国子监沦为单纯的考试场所。

“每逢解试期,国子监召集四方学子前来应试,优者选送。此时监内颇有人满为患。迨考试终结,即云消烟散,热闹一时,寂寞永久。有教育之名,无教育之实。”为了遏制这种离谱的现象,后来规定,监生必须上满五百日课,才有参加解试的资格,可惜实行没多久就形同虚设了。

所以王从益找人打听之后觉得在国子监挂个名,吃喝玩乐照样没人约束,所以十分的高兴。

“清哥和我们一起来读书吧,来年参加科举的话,哥几个一起去应考,岂不是快哉?”陈思睿打趣的说道:“而且住在太学坊,离着御街很近啊。”

陈思睿说的太学坊,韩清倒是找人打听过,除了国子监,当时还设有广文、太学、律学三馆——用来容纳前来京师备考的各地学子,多时能有千余人。但这三馆仍是徒有虚名,没考试时,不过寥寥二三十人暂住其内,只能算国子监的补习学校。

“我倒是想在国子监读书,可惜我没你们这样好的条件,你们是东京人,老子不是!”

宋朝是第一个区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,城镇户口被称为“坊郭户”。而且各地区户籍拥有的特权也有区别,为了防止人占首都户籍参加科举录取比例高的便宜,特地规定拥有东京户口七年以上的,才可以被划到东京片区参加考试。

当韩清了解到有这么个规定之后,不禁苦笑不已,因为千年以后的上学难已经成了每个家庭都要挥之不去的话题,至于学区房已经炒到了天价这种话题都是见怪不怪了。

是他现在仅仅是被从军队调到了地方上,户籍还是军队里的。所以按照大宋现在的规定,他不但不能在东京城考试,就是连读书都没资格。

“那就去别的地方读书呗,清哥何时去读书?俺可以陪你去。”刘涵啃着一串大腰子,大大咧咧的说道。

“读书?”韩清苦笑了一下,“身份的问题还说不明白呢,还能读书?”扭头看了看另外一个小隔间里的萧氏姐妹俩,看来还得让月茹帮个忙才行,他心里暗暗寻思道。

第二天影剧院里照样是忙忙碌碌,因为今天是男人的大戏,只是一大清早就进来许多的身材魁梧之人,前前后后的检查了个遍,每个包厢进去看了看,然后就把二楼包厢的入口堵上,不让其他人等再上去。

这些人进入后台看了看那些抹了银粉的木质武器,并且试着拉了拉那简易的像是儿童用的弓箭,这才点了点头就离开了。然后就是其他的房间都做了检查,并且在一些地方做了人员把守。

影剧院里一帮人不知道这是为何,以为韩清得罪了什么有来头的人,这是要查封剧院还是怎么着?

韩清也是有些愣神,搞不明白这是哪来的一帮家伙?不闻不问的在影剧院里犹如鬼魅一般四处窜?看到赵元偁也是早早的就来了,就走过去悄声问道:“郡王可否明白这是怎么回事?”

“官家要来!莫要声张!”赵元偁悄声说了一句。

听到这句话之后,韩清反而有些紧张了起来,这次台上要演的是官家老爹的事,还有就是官家老爹瞎指挥害死了的杨业。不过好在这戏里仅仅是表现的那个监军威逼造成的。

韩清有些心神不宁的去了后台,告诉大家是某个皇亲国戚而已,就如同郡王一般,不用慌!众人这才定下神来,有的甚至抱怨了几句,看戏就看戏,干嘛弄的这么紧张兮兮的?

看到周小乙还是一脸的不忿,韩清心里说道:如果你知道你演的太宗皇帝的儿子坐在上面看你,就不知道你还有几分胆气敢演了?

眼看着后台被检查了通透,其他化妆室或者换衣室道具室也是全被检查过后,这帮人就各处留下两三个,站在附近也不说话看着众人忙碌。

因为是大年初一,人们都在街上逛着无事,都是提前早早的来了剧院,韩清和赵元偁互相商量了一下,就去门口打算迎接。

过了一会儿,有不少人上前走到剧院门口,通过站立人墙的形式将进入剧院大门的位置隔开一个新的通道,只见官家穿着一身青衫走入了剧院,旁边跟着一个美丽的中年妇人。

韩清本来想上前招呼一下,被赵元偁拉住了,悄声告诉他不要声张,等官家进了包厢再说。

难怪刘承珪早在前几天就找自己要了这场戏的所有包厢的票,原来是给官家留着。

等官家上去之后,韩清和赵元偁走到二楼楼梯处,守卫在跟前的侍卫看了看二人,就放二人过去了。

走到正对着舞台的中央的双鱼座包厢跟前,韩清看了看两旁站着的侍卫,有些心虚的敲了敲门,心想这侍卫能懂自己这是敲门的礼节吗?

想不到门居然打开了,开门的乃是一个宫装的中年美妇,韩清急忙作揖说道:“微臣韩清叩见官家!”

“进来吧!”听到官家不冷不淡的声音说道。

韩清走进包厢里,看到官家正好奇的拨弄那个蜂窝煤炉子,美妇仍旧是盯着韩清,好奇的打量着他。

“官家,那是蜂窝煤炉子!是用胶泥和碳粉混合而成,发热十分高!”

“你就是韩清?”美妇带着笑意的看着他问道。

“是!”韩清有些摸不准这美妇人是谁,叫错了称呼那就糗大了。

“我乃是官家身边的刘修仪!”美妇看着韩清说道。

“拜见刘修仪!微臣惶恐!今日能在这影剧院迎来官家和刘修仪,真是令韩清无比荣幸!”

原来这绝色的美妇人就是刘娥,历史上的大名人啊。狸猫换太子一事儿被传得煞有其事,这女人背了千年的黑锅!

“听延朗来报,你在河北之地弄得这炉子,让军中皆是不再受那严寒之苦,今日一见,果然是精巧之物。”官家面无表情的说道。

“微臣只是现了一点薄力,能够造福于大宋实乃荣幸!”

官家听完这话点了点头说道:“让你留在汴京,乃是希望你好好读书,不知道承事郎现在可有什么心得?”

韩清有些冒汗,怕什么就问什么!躲不过啊!

“微臣从钱直秘那里借了不少书,平日里也在读书,而且结识了一书生,此人劝我去应天府就学,微臣也正有所考虑!”

“哦?此话当真?”官家听到这话反而有些讥笑的表情。

“天子面前无戏言!微臣打算把手头的事归拢整理完就去应天府。”韩清有些心虚的说道。

“韩清,你在那河北贡献的炼钢之法实乃壮举,兵士所用的蛇形口袋贮存军粮形式更是绝妙!想不到来到这汴京,没过多久就弄了个风风火火的影剧院,心思当真是无人能比啊!”刘娥看着眼前这个少年说道。

“刘修仪谬赞了!微臣只是花了点心思想了个奇特的法子而已!”

“那广元楼的菜肴制作也是你传授的技艺?”

“是!”

刘娥听到这话之后点头笑了笑就说道:“听宫娥太监总是说你这影剧院的奇妙之处,更还有什么洗手间,能让我见识一下吗?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